怎样做好一名县委书记

发布时间:2018-11-22 21:21:07

怎样做好一名县委书记

县一级组织作为国家行政体系的基本单元,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作为县级党政领导,直接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担负着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确保一方平安的重任。自己在县区工作16年,从陕南到关中,先后在5个县工作,在4个县担任主要领导。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工作千头万绪,可以说是“三个有限、三个无限”:权力有限而责任无限,工作对象有限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无限,工作时间有限而目标任务无限。如何能够善于驾驭全局,开拓创新不仅是县委书记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必备的领导艺术。

认准角色自觉定位

县委书记作为县级领导集体的班长,要拨冗去繁谋大事,一是由身份的特殊性决定。县委书记是县级领导活动的主持者、重大决策的主心骨、县委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全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等各项工作负总责。特殊的身份地位决定县委书记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考虑一地一域的问题;也不能日计有余,岁计不足,仅仅考虑当时当地的事情,而应当胸怀全局,高瞻远瞩,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业上。二是由领导活动的规范性决定。县委是全县的决策中心,县委书记是这一中心的关键人,其首要职责就是组织县委一班人对牵动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至于管理层和操作层的工作,则宜于宏观上予以指导,具体事务不必问得太多。从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看,县委书记应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集中精力谋大事。三是由领导活动的复杂性决定。县委是全县决策中心和战斗指挥中心,上级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指示都要由县委结合本地实际贯彻到基层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委决策、指挥、组织和协调。县委书记客观置身于领导活动的风口浪尖,工作中强调“一把手负总责”,甚至是“一票否决”,作为县委书记压力很大。这就要求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战略的眼光,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分清主次轻重,坚持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切不可成为哪里有情况就冲向哪里的“突击队员”,陷入矛盾的漩涡不能自拔,贻误事业。

提纲挈领把关定向

县委书记谋大事,就是要注重把握那些牵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一是注重把握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县委书记必须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制订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而不能沉缅于一般战术性问题。只有确立起符合县情实际、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发展思路,才能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创造力找到最佳的凝聚点,也才能更好地驾驭全县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突破蔡家坡”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我们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明确战略重点,落实保证措施,用“四个80”即集中全县80的人员、资金、时间、领导力量来全力加快蔡家坡开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蔡家坡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工作。二是注重把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县委书记总揽全局,但不应该也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应把握在各项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一般工作起支配和带动作用的关键性工作。近年来,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县情实际,找准突破口,抓住着力点,以“一招四化三推进”统揽县域经济发展,即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推进土地向产业化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不断加快全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和人文化发展步伐,全县上下形成了全力招商、自加压力、比拼争先、跨越发展良好态势。三是注重把握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县委书记作为党在县一级组织的负责人,必须时刻关注群众的冷暖,倾听群众的呼声,尤其要重视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增收难”一直是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农民增收也是“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我们积极在全县实施“双百工程”和“双百一千工程”,抽调200名县乡干部分别包抓100个村和100户财源骨干企业,有力地保证了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目标的实现。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58元,比上年增长245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008万元,增长13%,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幅最大的一年。

科学决策精心运筹

县委书记怎样“谋”大事,这是一门复杂而又精深的学问。按照科学决策的基本原理,结合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县委书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谋大事的艺术和水平。

一要立足实际,找准结合点。县一级处于上级与下级、宏观与微观、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上。县委书记必须做到“四个吃透”:吃透国际国内动态和信息、吃透上级政策精神、吃透本地实际情况、吃透群众所想所盼,努力寻求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

二要集思广益,决策讲民主。要做到谋大事,不能闭门造车,独断专行,搞“家长制”和“一言堂”,而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县委书记即使在学识素养、工作阅历、胆识魄力等方面确有优势,但也难免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决策中有不少属于未曾涉历的非常规决策,没有先例可循,只有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分析思辩,然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的失误,以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当然,县委书记还要善导、善统、善断,具备高于其他领导成员的决策能力和敢冒风险的勇气,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并在各种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加以引导,形成共识。关键时刻,要敢于拍板、决断,以防当断不断、贻误良机。

三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县委书记处于总揽全局的位置,考虑问题应当严密周全,熟练掌握“弹钢琴”的艺术,善于处理好宏观与微观、重点与一般、近期与长远、务实与务虚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比如说在岐山,既要抓好突破蔡家坡等重要工作,又要抓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既要抓工业发展也要抓农业产业化,既要重视经济工作,也不能忽视党的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全县持续开展新型工业化推进年、城市开发建设管理年、农业产业化提升年和文化旅游开发效益年等“四个年”活动,突出重点,兼顾左右,有力地推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勇于实践创新进取

县委书记不仅要集中精力谋大事、议大事,而且要扑下身子抓大事、干大事,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首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县委书记不能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要数字,而应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深入实际,面向基层,接触群众,了解热点,关注焦点,掌握难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研究,从中寻求科学、务实、可操作的对策和方法。其次,要注重协调,形成合力。县一级政权组织、行业、机构众多,条块交错,彼此之间既有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又有各自利益的特殊性和相对独立性。在共同执行某项决策的过程中,有时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或相互扯皮,或相互争利,以致造成决策执行的“梗阻”;此外,决策者与执行者认知角度、认识水平的差异,也会影响决策的执行。为此,县委书记要运用政策的、法规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调控手段,并依靠个人独特的影响力,阐明事理,划清权责,摆平利益,理顺关系,统一步调,形成合力,将方方面面的思想、精力和创造热情凝聚到全县工作的大局上来。重点要搞好“三个协调”:一是要搞好县委班子内部的协调,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围绕全局抓落实的积极性,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心,相互配合,步调一致;二是要搞好县级几套班子之间的协调,使几套班子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协调行动;三是要搞好条块之间的协调,强化中心意识、全局一盘棋意识,确保重大决策在落实中通行无阻。第三,要加强督导,狠抓落实。县委书记在搞好决策的同时,不能做“甩手掌柜”,还要腾出手来,按照既定程序,带领县委一班人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落实,确保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对某些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要亲自督阵,挂牌作战。凡是认准了的事情,要一鼓作气,一抓到底,不出成效不罢休。第四,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方面,县委书记处于引人注目的显要位置,不仅要在谋大事上不同凡响,还要在干大事上率先垂范,这样才有凝聚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县委书记亲身实践,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决策。

领导者是否善于谋大事,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谋”的过程本身。作为县委书记,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提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在总揽全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职位凝聚力和人格魅力。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才能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

怎样做好一名县委书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