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0-02-25 20:34:38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张瑞丽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8

        “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 ,家国情怀是中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家国情怀是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思维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体现。

        一、家国情怀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家国情怀的培养和形成,顺应了当前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向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党的十八大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方面,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目标,而立德树人观念的实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教育部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第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立德育人功能的重要方式。中国史学家吕思勉曾言: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也曾指出:人能做什么的唯一线索就是人已经做过什么,因而历史学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并且说明应该怎样为社会服务。因此,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借助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解读社会问题的视角和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有着先天性的价值优势。

        第三,家国情怀的培养,符合历史学科《纲要》中要求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和教育我国广大青年学生从过往的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社会的国情国风,才便于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特征,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各国文明以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以更好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家国情怀培养的方式

        1.宣扬爱国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而教育活动不仅是简单传授知识性的活动,还应具有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功能和思想意义。唯有如此,历史教育方可加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实现中国梦。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