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布时间: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庄浪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王明苏仲生
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位居椎管内肿瘤的第一位。其中绝大部分为良性,以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最多见,其次为脊膜瘤,少见的有脂肪瘤,畸胎瘤和表皮样囊肿。本文收集26经手术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水平,并对其它髓外硬膜下肿瘤作以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
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1岁。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临床症状为颈部或腰背部疼痛,伴双侧或单侧肩臂部麻木及两侧或一侧下肢肌力减退。所有病人均经GEOPTIMA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扫描方式:平扫采用矢状位SE脉冲序列T1WITR/TE360/10.8msT2WITR/TE2925/102ms横轴位T1WITR/TE580/12msT2WITR/TE,2800/105ms;冠状位T1WITR/TE110/5.4ms;层厚4mm,层距1mm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钆喷酸葡胺,剂量为0.1mmol/kg体质量。
2结果神经鞘瘤
19例,均为单发,1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5例硬膜内外联合受累,3例位于硬膜外。其信号特点为长T1T212例,等T1T25例,混合T22例;其中6例伴有囊变。共同特点为病变均呈椭圆形,轮廓清楚,边界光滑,多偏于一侧,脊髓受压变形;有13例肿瘤侧蛛网膜下隙增宽,对侧变窄;有9例可见肿瘤穿过椎间孔向外生长,呈哑铃状。15例做增强扫描,其中呈环状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4例。
单发神经纤维瘤7例,有1例伴有神经纤维瘤病;硬膜内外受累2例;其信号特点与神经鞘瘤类似,以长T1、长T2信号改变多见;同时伴有囊变3例;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或环状强化。
3讨论
3.1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目前被认为是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定位及定性诊断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好发于中年人,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胸段常见;大多数病灶位于髓外硬膜下;属良性病变,发生恶变的机率较低。
3.2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均属于外胚叶结构,前者以鞘细胞为主要成分,后者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要成分,超微结构研究证明,此2种肿瘤均来自许旺氏细胞。镜下神经鞘瘤以其细胞排列的不同分为束状区和网状区,束状区和网状区的比例可不同,并可混合组成[3]。网状区又易发生黏液变性,常有囊腔形成或瘤体内出血、坏死,成为MRI扫描中囊变或不均匀强化的病理基础。神经鞘瘤瘤体内常同时有鞘或无鞘的神经纤维贯穿或侵入,神经轴索不穿过瘤体,却与瘤体的包膜相粘连[4]。神经纤维瘤较少发生囊变、变性和出血,肿瘤强化程度高,信号较均匀。
3.3神经源性肿瘤大多数位于髓外硬膜下,本组占82%;其T1WI像表现为与脊髓相似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像则表现为与脑脊液相似的高信号;一般信号较均匀,大多数呈局限性缓慢生长,有完整包膜,与椎管内结构分界清楚,脊髓受压变形向对侧移位,肿瘤可
[2]
[1]

占据蛛网膜下隙,使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窄,形成“硬膜下征”;部分肿瘤骑跨在硬膜内外,沿椎间孔生长呈“哑铃状”同侧椎间孔扩大是其典型特征,本组17例病例可见“哑铃状”改变,所见同侧蛛网膜下腔扩大和脊髓受压移位,典型的临床症状为神经根性疼痛,以后逐渐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或感觉减退,甚至运动障碍。
3.4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MRI表现相似,以下几点有助鉴别:1)前者常单发而后者常多发,且易并发神经纤维瘤病。2)神经纤维瘤起源的神经常被肿瘤吞没,而神经鞘瘤则可见明显的神经移位。3)神经鞘瘤增强扫描时常呈环状强化而神经纤维瘤通常为均匀强化。4)由于神经纤维瘤内部存在纤维组织,因此瘤内可有从中心开始的星形低信号,在T2强像上见星芒状不增强区,神经鞘瘤无此征象。
3.5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还需与脊膜瘤鉴别;脊膜瘤多见于女性,绝大部分位于髓外硬膜下,边界清楚,呈宽基底与硬脊膜相连,易发生钙化,肿瘤信号常不均匀。神经源性肿瘤多发生于椎管后外侧,而脊膜瘤无确定部位。神经源性肿瘤易发生囊变,环状强化是神经鞘瘤的重要MRI征象,而“脊膜尾征”[5]是诊断脊膜瘤的可靠依据。因为脊膜瘤血供大于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细胞外液量多于脊膜瘤,所以动态增强扫描时脊膜瘤峰值出现时间较神经源性肿瘤早,而后期神经源性肿瘤强化明显大于脊膜瘤。神经源性肿瘤含水量多,因此T2WI呈似脑脊液的显著高信号,脊膜瘤含水量低而呈中低信号。
综上所述,MRI检查是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1]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3全身CT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813-826
[2]李子祥,丁爱萍,孙成建,等.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和介入治疗评[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1999354269-270.
[3]陈忠年,沈铭昌,郭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62.663
[4]李果珍,戴建平,王仪生.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66667.
[5]FRIENDMANDPTARTAGLINOLMFLANDERSAE.Intraduralschwannomasofthespine:MRfindingswithemphasisoncontrast-enhancementcharacteristics[J].AmJRo-entgenol1992,15861347-1350.

1T2WI:颈6-1椎管前方38.0mmX11.5mm大小肿块;脊髓受压;2T1WI:内见斑片样低信号;
3: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显著不均匀强化,周边呈环形强化。
1-3:椎管内神经鞘瘤。
123

MRI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