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阅读练习与答案

发布时间:2018-07-01 11:43:10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虽有千里之 安求其千里也

B之不以其道 而临之

C虽有名马 时有物外之趣

D.一或尽粟一石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

②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

③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④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1C 2.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其真不知马也 ③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④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A 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1)一食尽粟一石            (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2)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

19、(1)有时(2)通"",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3《马说》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上文第一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①和④读音不同,含义不同。

C、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相同。 D、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2、《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3、《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号(?)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1C 2、半开放性题目。可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亦可用现代汉语答: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大意对即可)

3、开放性题目:可同意用句号,即同意教参用法: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以可以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能说大意即可)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意思。

虽: 策: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3、“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其道 B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 D、不善小而不为

4、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

B  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

C  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

D  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将人才比作“ ”,而以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1即使 ②驱使、驱赶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D

4D 5、食马者 千里马 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其意(    ) ⑷执策而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19.⑴通"",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

答: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

答:

9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0伯乐更重要。(1)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

11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马说

世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加点的字。(4分)

1 )有千里之能 2)不 )千里称也。

3)才美不外 4 )真无马邪?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1、文中的“千里马”比喻 ,“伯乐”比喻 2分)

8、(1)即使 2)用 3表现 4)难道

9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是确实没有马呢,还是真的没有发现马呢?

10、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1、有才能的人、人才; 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人。

《马说》韩愈
一、作者作品:韩愈唐朝文学家。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
二、说的特点:可以说明事物,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三、阅读理解:
1、本文中心句:(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本文写法: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本文段意:一段: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二段: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三段:总结全文,写食马者的愚妄。
4、表明千里马与伯乐依赖关系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千里马必然被埋没的原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6、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及作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用: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7、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
9、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0"其真不知马也"的作用:与开头呼应,点明全文主旨。
1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意义:伯乐比喻知贤识才的人,千里马比喻出类拔萃的人,食马者比喻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12、《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14、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5、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6、《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20、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21、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哪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_________,字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古文概念提出始于韩愈,古文运动的实质是散文革新运动,对我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散文在继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他位列“_______________”之首。

()课文理解。 

1、理解填空。

①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分别有所指代,请说说他们分别指代什么?

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下列各句中的“也”字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什么语气?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是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一下本文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通过对食马者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

3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5. 无限痛惜的感情。②凝聚着作者强烈愤慨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③对食马者的深切嘲讽。④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⑤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6、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

7、本文虽短,结构却十分精巧。先从正面提出问题【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而然地揭示主题。【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注:括号内的内容在答题时可不答。

()1、扣住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来回答即可。 2、围绕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等回答即可。

《马说》阅读练习与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