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00772418325975

发布时间: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00七年六月



1


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1 (一)地理位置 …………………………………………1 (二)自然条件 …………………………………………1 (三)环境现状 …………………………………………3 (四)区位条件 …………………………………………4 (五)社会经济条件 ……………………………………5 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 …………………9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构成 ………………………………9 (坡耕地现状 ………………………………………14 (基本农田现状 ……………………………………14 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15 (一)农用地 …………………………………………16 (二)建设用地 …………………………………………20 (三)未利用地 …………………………………………24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26 (一)土地利用程度 ……………………………………26 (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28 五、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优势及土地利用存在的问 ………………………………………………31
2
(一)土地资源利用优势 ………………………………31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32 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35 (一)小河区土地存量现状 ……………………………35 (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35 七、小河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及对策 …………37 (一)总体目标 ………………………………………37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37





3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

要编制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做出科学的分析。本专题对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然、社会经济条件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性分析,分析我区土地利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政2006-2020年)的编制提供依据。
本专题使用基础资料为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一、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 (一)地理位置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小河区),是20002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小河区。小河区坐落于贵州省中部,属省会城区贵阳的中心区域,辖区总面积62.44平方公里,是贵阳的三大中心城区之一。东北面与南明区相连,西面、南面与花溪区接壤,地处东经106°36 106°43 ′,北纬26°26 ′—26°33 ′之间。


(二)自然条件
小河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水热条件较
4
好,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15.3°C左右,无霜期280天,气候宜人。全区属丘陵河谷盆地地貌,地势起伏不大,海拔在1100-1300米之间。境内土壤主要为硅质黄壤和黑色石灰土,在尖山、滥泥等地分布有第四纪红粘土。土壤深厚肥沃,土壤适宜性条件好,呈微酸性反映。土壤主要分布在槽谷和坝子,丘陵地次之。
小河区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海拔高程一般在1000m1200m。属南北向的缓丘盆地和谷地。位于区内的中曹司盆地是贵阳市最大的盆地,滥泥沟、阿哈湖一带属中曹司盆地外缘丘峰地貌。在地质构造上,小河区位于贵阳复式向斜北段,大坡脚背斜和贵阳向斜呈南北向展部,区内发育的近南北向断层主要为花溪断层和螃海断层,北东向发育的断层主要为新添寨断层。
小河区境内河流主要有属于长江水系的南明河、麻堤河和陈亮河,均属雨源型河流,其中麻堤河、陈亮河为南明河的支流。南明河在区域内长5.8km,陈亮河全长21.9km,流域面积69.3km2,区内长度约7.0km。区内湖泊主要有阿哈湖和胖水牛水库,其中阿哈湖属于贵阳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湖域面积9.57 km2,多年平均流量3.38m3/s,坝高37.5m,水体面积4.5km2库容5400m3在城区东部有胖水牛水库,水体面0.05 km2,坝高13.6m库容22.5m3小河区地下水储量以岩溶地下水为主,富水区主要在王武村、桐荫路一带。

5
小河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岩和钙质页岩、黄砂等,储量大,水文地质简单,易于露天开采。在区境内西北角有二叠系煤系地层分布,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滥泥沟矿和小河矿,位于阿哈湖水源保护区附近。辖区主要开采的矿产为建筑用砂石。
(三)环境现状 1 水环境
贵阳市环境质量中心站于20058月对小河区的地表水水质进行了监测。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小河区的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能达到规定水域的功能标准。由于麻堤河实际上就是一条排污沟,该河的水质污染最为严重,毛寨道班断面水质有多项指标严重超标;陈亮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孙家院断面的水质状况也不好,超标项目较多;南明河的水质比支流水质相对较好,上游中曹水厂的断面水质已接近Ⅲ类水,水质较好,但是下游的河边寨、四方河断面水质由于受到城镇生活污水的污染,多项反映有机物污染的指标和生物指标超标,表明小河区的河流水质主要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
2 大气环境
小河区是贵阳市的三个中心城区之一,也是贵阳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小河区所在地,主要的支柱产业以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烟草、新材料等为主,严重的大气污染源不多,2005年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在小河区办公楼、华烽电器总厂和正鑫药业
6
等处对大气环境质量定期采样检测,监测结果显示,小河区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10-0.104mg/m3,全区总平均值0.039mg/m3,未超过国家年均值二级标准;二氧化氮日平均浓度值范围为0.008-0.024mg/m3, 未超过国家日平均浓度的一级标准,全区总平均值0.013mg/m3,优于国家年均值一0.047-0.132mg/m3,全区总平均值0.131mg/m3
3、声环境
由于小河区是中心城区,同时又是工业积聚区,为了了解全区范围内的噪音污染情况,按照《城市监测技术规定》,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5年对小河区的声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小河区2005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等级为55.3dBA,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14623-932标准。从环境噪声声源的构成可以看出,小河区的环境噪声声源以生活噪声源所占比例较大,站67.9%,其次是交通噪声,站20.2%。等效声级最大的是交通噪声,为56.2 dBA,其余类型噪声的等效声级均在52 dBA)左右,说明小河区的声环境总体是达标的。
(四)区位条件
小河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国家“南贵昆经济带”建设和“贵州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中心,交通和物流运输十分便利。
7
铁路枢纽湘黔线、滇黔线、川黔线、黔桂线交汇进入小河区。小河区以东10公里是4D级国际机场---贵阳机场,以北3公里是铁路客运站----贵阳火车站,小河区距中国西南最大铁路货运编组站----贵阳南站2公里,距零担货运站----贵阳东站5公里,铁路整车货运站—贵阳西站就在小河区内。小河区四周都是高速公路,从小河区经贵新高速公路可到湖南、广西9到达北海只需6小时),经贵遵高速公路可到重庆、四川,经贵黄高速公路可到云南、昆明。
(五)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
根据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年鉴资料,全区2005人口数127358人,占贵阳市总人口的3.61%其中农业人口21651人,非农业人口105707人,2005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6‰。小河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自2000年以来持续下降。
1 小河区人口状况表
项目 地区
年末总人口 (人)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06227 109462 113281 117322 123598 127358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1701 1753 1814 1879 1979 2040 人口自然增长 (‰) 11.81 7.78 5.83 6.80 6.16 7.46

8
2、经济环境与产业结构
2000年以来,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从2000年到2005年的6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超过了10%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40558万元,居全省第28位,2000年增加141536万元,增长率为142.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79元,居全省第3位,比2000年增加11198元,增长率为126.0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3228万元,居全省第11位,比2000年增加256019万元,增长率为60.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664万元,居全省第28位,比2000年增加210212万元,增长率87.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087万元,居全省第8位,2001年增加67087万元,增长率为82.82%2000年无统计数据);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195万元,居全省第15位,比2000年增加15679万元,增长率为240.62%;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53.18万元,居全省第1位,2000年增加1268.52元,增长率为216.97%
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6005万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50%;第二产业134706万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6.00%;第三产业99847万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1.51%。与2000年相比第一产业产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了0.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产值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了0.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占全区国内生产
9
总值的比重下降了0.17个百分点。




2 小河区国内生产总值及分产业总值表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99022 127475 151630 173937 217415 240558
第一产业 2817 3921 4222 4751 5646 6005
第二产业 54936 70512 86200 101150 135331 134706
第三产业 41269 53042 61208 68036 76438 99847


3 小河区产业变化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84% 55.48% 3.08% 55.31% 2.78% 56.85% 2.73% 58.15% 2.60% 62.25% 2.50% 56.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第三产业( 41.68% 41.61% 40.37% 39.12% 35.16% 41.51%

3、固定资产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664万元,比2000年增加210212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09268万元,2000年增加101637万元;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9496万元,2000年增加27716万元;其中其他投资完成18879万元,
10
2001年增加18849万元;其中房地产投资完成83021万元,2000年增加61980万元。




4 小河区固定资产投资对比表 单位:万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固定资产投资
30452 81205 105288 147322 185080 240664 基本建设
7631 25188 36202 76660 93542 109268 更新改造
1780 3132 33730 24511 32156 29496 其他投资
30 5830 1972 18879 房地产投资 21041 52885 35326 40321 57410 83021

小河区立足土地资源的集约永续利用,合理规划全区工业用地,实现了园区资源的集聚整合。先后投入上十万元资金全力建设西部开发工业园区、外资工业园区、中小企业高科技园区、生态农业观光园等四大园区,集中供电、供水、统一排污的高标准工业园区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已进区的海信工业园、航天工业园、机电工业园、贵州工模产业园等一大批大型工业项目成为了小河区经济的崭新增长极,强力推动了现代化工业强区的建设步伐。
小河区现有工业企业40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23家,
11
商投资企业25家。拥有固定资产40余万元,建筑面积300,职工5万余人,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已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动力机械、机床工具、电工电器、飞机配件、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工业基础件为主的工业体系。区内企业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经验丰富、技术人才密集,且大都形成了开发、研制、生产、销售的一体化体系,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和技术、产品开发能力。
小河区已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客货运输四通八达。小河区水厂日供水能力15万吨,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区内已建成小河污水处理厂及南明河截污系统。区内有变电站三座,供电能力300MVA,供电网络已基本覆盖小河区域。电信局现安装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程控交换机50000门,通过光缆与区区联网可为用户提供国内、国际电话、电报、传真、无线通讯、可视电话、数据传输等多项网络服务且宽带接入网络已开通。小河区实行集中供热。一期开发9.55平方公里已敷设了煤气管网。 二、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构成
由于1996年至2001年土地分类实行原八大类,20022005年土地分类采用过渡分类。为了方便比较数据,1996年至2001年土地分类转变为过渡分类。
根据2005年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变更调查资料,2005年全区土地总面积6244.20公顷,其中农用地3985.08公顷,
12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82%建设用地1805.79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8.92%;未利用地453.33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6%


5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单位 :公顷
小计 耕地
农用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它农用地
小计
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 水利设施 小计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 其它土地
6244.20 3985.08 1494.65 332.01 1499.97 245.61 412.85 1805.79 1805.79 111.53 277.01 453.33 368.40 84.93

1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图

13
未利用地6%水利设施4%交通2%其它土地1%耕地24%居民点及工矿23%园地5%
其他农用地
7%牧草地4%林地24%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交通水利设施未利用地其它土地
从全区土地利用结构图看出全区土地利用现状按其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其它农用地>未利用地>园地>水利设施用地>牧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其它土地
1、农用地
2005年全区农用地面积3985.0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82%;其中耕地1494.65公顷,园地332.01公顷,林地1499.97公顷,牧草地245.61公顷,其它农用地412.85公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37.51%8.33%37.64%6.16% 1)耕地
全区耕地总面积1494.65公顷,其中灌溉水田640.20公顷,望天田67.54公顷,旱地602.69公顷,菜地184.22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42.83%4.52%40.32%12.33%

6 小河区耕地现状结构表


14 单位:公顷

合计
耕地
1494.65
灌溉水田
640.20 望天田
67.54 旱地
602.69 菜地
184.22 2 耕地现状结构图
菜地, 12.33%灌溉水田,42.83%
旱地, 40.32%
望天田, 4.52%



2)园地
全区园地总面积332.01公顷,其中果园310.67公顷,茶园21.32公顷,其它园地0.01公顷,分别占园地总面积的93.57%6.42%0.01 % 3)林地
全区林地总面积1499.97公顷,其中有林地829.12公顷,灌木林地172.01公顷,疏林地0.88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82.37公顷,苗圃15.59公顷,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55.28%11.47%0.05%32.16%1.04%
4)牧草地
全区牧草地总面积245.61公顷,全部为天然草地。

15
5)其它农用地
全区其它农用地总面积为412.85公顷,其中农村道路46.41公顷,坑塘水面33.89公顷,养殖水面38.57公顷,农田水利用地12.18公顷,田坎281.79公顷,分别占其它农用地面积的11.24%11.24%9.34%2.95%68.25%
2、建设用地
全区建设用地总面积1805.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92%。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417.2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11.5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77.01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8.48%6.18%15.34%



3 建设用地现状结构图
水利设施用地,
15.34%
交通运输用地,
6.18%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8.48%

1)居民点工矿用地

全区居民点工矿用地面积为1417.25公顷,其中城区用地
16
373.50公顷,建制镇479.71公顷,农村居民点184.71公顷,独立工矿用地348.09公顷,特殊用地31.24公顷,分别占居民点工矿用地总面积的26.35%33.86%13.03%24.56%2.20%
2)交通运输用地
全区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111.53公顷,其中铁路用地40.16顷,公路用地71.37公顷,分别占交通运输用地的36.01%63.99%
3)水利设施用地
全区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77.01公顷,其中水库水面274.21公顷,水工建筑用地2.79公顷,分别占水利设施用地的98.99%1.01%
3、未利用土地
全区未利用地面积为453.33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368.40公顷,其它土地面积84.93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地面积7.26%81.26%18.74% 1)未利用土地
全区未利用土地面积为368.40公顷,其中荒草地面积170.45公顷,沼泽地面积为0.97公顷,裸土地面积19.25公顷,177.74公顷46.27%0.26%5.22%48.25% 2)其它土地

17
全区其它土地面积为84.93公顷,其中河流水面面积为39.12公顷;滩涂面积为45.81公顷,分别占其它土地面积的46.06%53.94%

(坡耕地现状
根据2005年末全区土地变更调查资料统计,全区耕地面积1495.65公顷,<2°的耕地面积为公顷;2-6°坡耕地面积公顷,其中坡地公顷,梯田公顷;6-15°坡耕地面积公顷,其中坡地公顷,梯田公顷;1525°坡耕地面积公顷,其中坡地公顷,梯田公顷; >25°坡耕地面积为公顷,其中坡地公顷,梯田公顷。全区耕地中大于15°坡耕地面积为公顷,占%,说明我区耕地的生产条件一般。
(三)基本农田现状
2004年基本农田大检查,全区基本农田面积332.88顷,基本农田中耕地325.09公顷,可调整园地7.29公顷,可调整林地0.5公顷。 三、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1996年农用地面积4240.53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489.28公顷,未利用地面积514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7.91%23.85%8.23%2005年农用地面积3985.08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805.79公顷,未利用地面积453.33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3.82%28.92%7.26%。与1996年相比农用地、
18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变化量分别为-255.45公顷、+316.51顷、+60.67公顷,内部结构变化的百分比分别是-4.09%+5.07%+0.97%。在过去的九年期间建设用地呈现增长态势,农用地和末利用地呈现减少趋势。
4 未利用地8%建设用地24%农用地68%未利用地7%建设用地29%农用地64%

1996年土地利用结构图 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图
7 农用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4240.53 2000 4180.48 2001 4142.71 2002 4043.78 2003 4023.76 2004 2005 3985.08 农用地
4017.23

8 建设用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1489.2
8 2000 1591.53 2001 1629.25
2002 1730.78
2003 1751.25
2004 1765.27
2005 1805.79
建设用地


19
9 未利用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未利用
1996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514 472.19 472.25 469.64 469.19 461.70 453.33 (一)农用地
1996-2005年农用地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期间农用地面积共减少255.45公顷,平均每年减少28.38公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农用地。
5 农用地动态变化图
单位:公顷
4240.53
4180.48
4142.71
4043.78
4023.76
4017.23
3985.08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1、耕地动态
全区耕地在数量上处于下降趋势,1996年全区耕地面积为1704.23公顷,占总面积的27.29%2005年全区耕地面积为1494.65公顷,占总面积的23.94%期间面积净减少209.58顷,平均每年减少23.29公顷,所占比例减少3.35个百分点。

20
2000-2005年期间耕地增加55.52公顷,其中通过整理复垦增加6.46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增加49.06公顷。小河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新增耕地的面积较少。
2000-2005年期间耕地减少236.38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191.47公顷,生态退耕6.61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36.48耕地,其它原因(对土地详查和变更调查进行的纠错补漏)减少1.81公顷。小河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耕地,其次是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导致部分耕地减少。19962005年耕地总量动态变化如下:
10 耕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合计
灌溉水田
望天田
旱地
菜地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704.23 1645.92 1616.31 1550.35 1524.91 1520.05 1494.65 521.29 700.84 702.70 657.39 650.27 649.33 640.20 274.27 73.06 68.76 67.94 67.91 67.74 67.54 614.53 636.07 629.07 628.03 614.19 611.55 602.69 294.14 235.95 215.78 196.99 192.55 191.44 184.22

11 2000-2005年耕地增加来源表 单位:
年份 2000 2001 2002 合计
小计 48.01 4.11 3.4 55.52
整理复垦 5.74 0.05 0.67 6.46
农业结构调整
42.27 4.06 2.73 49.06
12 2000-2005年耕地减少流向表 单位:公顷
年份
2000 2001

小计
建设占用
生态退耕
农业结构调整
其他
77.60 33.71 60.53 23.40 21 3.46 12.68 10.17 0.93 0.14
2002 2003 2004
2005 合计
69.37 25.45 4.84 25.41 236.38 69.37 12.65 3.43 22.09 191.47
3.15
6.61 12.79 0.84
36.48 0.57 0.17 1.81
6 耕地动态变化图
单位:公顷
1704.23
1645.92
1616.31
1550.35
1524.91
1520.05
1494.65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2、园地动态
1996年园地面积为153.72公顷,占总面积的2.46%,至2005年全区园地面积为332.01公顷,占总面积的5.32%,期间面积增加了178.29公顷,所占比例提高了2.86个百分点。新增园地主要靠开发利用宜园荒草地以及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建设精品水果基地、调整品种结构,发展产量高、品质优的良种,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19962005年园地总量动态变化如下:

13 园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合计 果园
22 茶园 其它园地

1996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53.72 288.75 300.99 303.25 328.05 328.40 332.01 150.71 279.65 279.66 281.91 306.71 307.07 310.67 300 9.09 21.32 21.32 21.32 21.32 21.32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3、林地动态
1996年林地面积为1639.38公顷,占总面积的26.25%2004年林地面积为1499.97公顷,占总面积的24.02%,期间面积减少139.41公顷。林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1996年林地覆盖率16.24%、森林覆盖率13.21%2005年全区林地覆盖率为16.03%、森林覆盖率为13.28%,与1996相比林地覆盖率有所下降,森林覆盖率有所增长。19962005年林地总量动态变化如下:
14 林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2000 2001 2002

合计 1639.38 1508.85 1503.80 1501.00 有林地 824.92 811.15 810.67 809.05 灌木林 189.24 183.53 183.53 182.64 23 疏林地 0.88 0.88 0.88 0.88 未成林造林地 614.47 498.59 493.63 493.33 苗圃 9.87 14.71 15.09 15.09
2003 2004 2005
1502.31 1501.87 1499.97 818.06 817.13 829.12 174.94 174.94 172.01 0.88 0.88 0.88 493.33 493.33 482.37 15.09 15.59 15.59
4、牧草地动态
牧草地全部为天然草地主要作为农民自然放牧,其数量从1996年的276.59公顷减至2005年的245.61公顷,占总面积的比例从4.43%降至3.93%,期间面积减少了30.98公顷,所占百分比降低了0.5个百分点。19962005年牧草地总量动态变化如下:
15 牧草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天然草地 276.59 264.57 263.91 260.69 248.37 248.37 245.61 5、其它农用地
1996年其它农用地面积为466.61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7.47%2005年其它农用地面积为412.85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6.61%期间面积减少53.76公顷,其中农村道路减少2.96公顷,坑塘水面减少68.33公顷,养殖水面增加38.57公顷,农田水利用地减少1.29公顷,田坎减少19.76公顷。19962005年其它农用地总量动态变化如下:
16 其它农用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24
年份 合计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养殖水面 49.37 48.37 48.22 46.64 46.42 46.41 46.41 102.22 110.97 59.73 40.08 35.27 35.27 33.89 0 39.73 39.73 39.73 38.57 38.57 农田水利用地
13.47 12.93 12.89 12.19 12.18 12.18 12.18 田坎 301.55 300.12 297.13 289.84 286.53 286.10 281.79 1996 466.61 2000 472.39 2001 457.70 2002 428.49 2003 420.13 2004 418.53 2005
412.85 (二)建设用地
1996-2005年减少用地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期间减少用地面积共增加316.51公顷,平均每年增加35.17公顷。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于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7 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图
单位:公顷
1730.78
1591.53
1489.28
1629.25
1751.25
1765.27
1805.79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1、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5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呈逐年递增趋势。1996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489.28公顷,2005年面积为1805.79顷,期间增加316.51公顷。其中城区用地增加 373.50 公顷,建制镇增加 128.86 公顷,农村居民点增加 21.90公顷,独立工矿增加39.19公顷,特殊用地减少5.08公顷。19962005年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量动态变化如下:
17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合计 1116.60 1215.92 1240.17 1341.69 1362.71 1376.73 1417.25 城区 0 197.83 204.09 308.94 329.89 329.89 373.50 建制镇 608.57 479.71 479.71 479.71 479.71 479.71 479.71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 特殊用地 162.81 173.79 187.53 192.83 191.07 191.44 184.71 308.9 330.50 334.75 327.54 329.38 343.03 348.09 36.32 34.09 34.09 32.67 32.67 32.67 31.24 8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动态变化图
单位:公顷

26
1341.69
1215.92
1116.6
1240.17
1362.71
1376.73
1417.25

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2、交通运输用地
1996年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97.06公顷,2005年面积为111.53公顷,期间增加14.47公顷。其中铁路用地增加3.31顷,公路用地增加11.16公顷。19962005年交通运输用地总量动态变化如下:
18 交通运输用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2000 98.60 36.85 61.7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合计 铁路 公路
97.06 36.85 60.21 112.07 112.08 39.17 72.91 40.16 71.92 111.53 40.16 71.37 111.53 40.16 71.37 111.53 40.16 71.37



27

9 交通运输用地动态变化图
单位:公顷
112.07112.08111.53111.53111.5398.6
97.06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3、水利设施用地
1996年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277.01公顷,期间面积减少275.62公顷,2005年面积为1.39公顷,变化量较小。19962005年水利设施用地总量动态变化如下:
19 水利设施用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合计 水库 水工 建筑
1996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75.62 272.83 277.01 274.21 277.01 274.21 277.01 274.21 277.01 274.21 277.01 274.21 277.01 274.21 2.79 2.79 2.79 2.79 2.79 2.79 2.79

28


10 水利设施用地动态变化图
单位:公顷
277.01277.01277.01277.01277.01277.01275.62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三)未利用地
1996-2005年未利用地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期间未利用地面积共减少60.67公顷,平均每年减少6.74公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未利用地。
11 未利用地动态变化图
单位:公顷

29
514472.19472.25469.64469.19
461.7
453.331996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1、未利用土地
1996年未利用土地面积为418.57公顷,2005年面积为368.40公顷,期间面积减少50.17公顷。其中荒草地减少66.72公顷,裸土地增加17.15公顷,裸岩石砾地减少0.59公顷。
20 未利用土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合计 418.57 387.11 387.16 384.71 384.26 376.77 368.40 荒草地 237.17 178.71 178.77 176.31 175.89 170.45 170.45 沼泽地 0.97 0.97 0.97 0.97 0.97 0.97 0.97 裸土地 2.1 27.75 27.75 27.75 27.75 25.69 19.25 裸岩石砾地 178.33 179.68 179.68 179.68 179.66 179.66 177.74

30
2、其它土地
1996年其它土地面积95.43公顷,2005年面积为84.93顷,期间面积减少10.5公顷。
21 其它土地年际总量动态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合计 河流水面 滩涂
1996 2000 2001 2002 2003 95.43 49.69 45.74 85.09 39.27 45.81 85.09 39.27 45.81 84.93 39.12 45.81 84.93 39.12 45.81 2004 84.93 39.12 45.81 2005 84.93 39.12 45.81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一)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程度拟用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森林覆盖率、建设用地率、城镇化指数等来进行量化评定。
1、土地利用率
土地利用率是指已利用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2005年土地利用率为92.74%,与1996年相比土地利用率提高了0.97个百分点,属于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
22 土地利用率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2005

土地总面积 6244.2 6244.2 31 已利用地 5730.2 5790.87 比率 91.77 92.74

2、土地垦殖率
土地垦殖率是指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率。全区土地垦殖率为63.83%1996年相比土地垦殖率降低了4.08个百分点,造成土地垦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
23 土地垦殖率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2005
土地总面积 6244.2 6244.2 耕地面积 4240.53 3985.08 垦殖率 67.91% 63.83%
3、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是指有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用以反映一个地区拥有森林资源丰缺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指标。全区森林覆盖率为13.27%,与1996年相比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06个百分点。
24 森林覆盖率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2005
土地总面积 6244.2 6244.2 有林地面积 824.92 829.12 森林覆盖率 13.21% 13.27%
4、建设用地率

32
建设用地率是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与交通用地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全区建设用地率为19.44%,与1996年相比建设用地率提高了5.04个百分点。
25 建设用地率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2005
土地总面积 6244.2 6244.2 建设面积 1213.66 1528.78 建设用地率 19.44% 24.48% 5、城镇化指数
城镇化指数是指城镇与独立工矿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全区城镇化指数为14.69%,与1996年相比城镇化指数提高了4.55个百分点。
26 城镇化指数变化表 单位:公顷
年份 1996 2005
土地总面积 6244.2 6244.2 城镇面积 917.47 1201.30 城镇化指数 14.69% 19.24%
(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土地生产率是土地利用效益的体现,主要用单位面积的产值加以反映。(注:以下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
1、耕地利用效益
2005年全区耕地面积1494.65公顷,农业总产值为6742
33
万元,比2000年农业总产值增加3154万元,农业总产值增长87.90%。小河区单位耕地面积产值从2000年的2.18万元/顷增长至2005年的4.51万元/公顷,增长106.88%
27 20002005年小河区单位耕地面积产值
单位:万元、公顷、万元/公顷
年份 农业产值 耕地面积 单位耕地
2000 3588 1645.92 2001 3994 1616.31 2002 4836 1550.35 2003 5232 1524.91 2004 6259 1520.05 2005 6742 1494.65 2.18 面积产值
2.47 3.12 3.43 4.12 4.51 2、园地利用效益
2005年全区园地面积332.01公顷,水果产量为公斤,总产值为万元,比2000年总产值增加万元,总产值增长%。小河区单位园地面积产值从2000年的0.25万元/公顷增长至2005的万元/公顷,增长%。从用地结构上看,小河区园地所占比重过小;从产量上看,园地生产率偏低,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8 20002005年小河区单位园地面积产值
单位:万元、公顷、万元/公顷
年份 园业产值 园地面积 单位园地
2000 73 288.75 0.25 2001 133 300.99 0.44 2002 1847 303.25 6.09 2003 2490 328.05 7.59 2004 328.40
2005 332.01

34
面积产值
3、林地利用效益
2005年全区林地面积1499.97公顷,林业总产值为万元,2000年林业总产值增加万元,总产值增长%。小河区单位林地面积产值从2000年的66.67万元/公顷增长至2005年的万/公顷,增长%
29 20002005年小河区单位林地面积产值
单位:万元、万公顷、万元/万公顷
年份 林业总产值 林地面积 单位林地
66.67 面积产值
133.33
120
253.33


2000 10 0.15 2001 20 0.15 2002 18 0.15 2003 38 0.15 2004
0.15 2005
0.14 4、牧草地利用效益
2005年全区牧草地面积245.61公顷,牧业总产值为2002万元,比2000年牧业总产值增加355万元,总产值增长21.55%。小河区单位牧草地面积产值从2000年的6.23万元/公顷增长至2005年的8.15万元/公顷,增长30.82%
30 20002005年小河区单位牧草地面积产值
单位:万元、公顷、万元/公顷
年份 牧业总产值
2000 1647 2001 1594 2002 1331 2003 1404 2004 1903 2005 2002
35
牧草地面积 单位牧草地
264.57 263.91 260.69 248.37 248.37 245.61 6.23 面积产值
6.04 5.11 5.65 7.66 8.15 5、城镇用地集约利用效益分析 1)城区土地利用现状
小河区城区面积1201.30公顷,集聚了10.57万人口,城区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880 人以上。城区内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达。
2)建设用地利用效益
2005年全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805.79公顷,国内生产总值240558万元,地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33.22万元,比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41536万元,增长142.93%;地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62.22万元/公顷增长至2005年的133.22万元/公顷,增长114%
31 20002005年小河区建设用地效益
单位:万元、公顷、万元/公顷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建设用地面积 地均国内生产总值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99022 1591.53 62.22 127475 1629.25 82.22 151630 1730.78 87.61 173937 1751.25 99.32 217415 1765.27 123.16 240558 1805.79 133.22
32 20002005年小河区建设用地资金集约度

36
单位:万元/公顷
年份
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投资 单位建设用地基本建设投资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9.13 4.79 49.84 15.46 32.46 60.83 20.92 20.41 84.12 43.77 23.02 104.85 52.99 32.52 133.27 60.51 45.97 单位建设用地房地产开发投资
13.22

五、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优势及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利用优势
1、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国家级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省会城市贵阳的中心区域,是贵阳的三大中心城区之一。小河区既具有国家级小河区优势,又具有市辖行政区的优势,成为一个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管理体制、充满生机和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特殊经济区域。
2、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小河区,交通、通讯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2000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小河区,同年3月,国务院又批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小河为市辖行政区,是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小河区。小河区处于国家“南贵昆经济带”建设和“贵州
37
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中心,交通、物流运输和通讯十分便利,集中供电、供水、统一排污的高标准工业园区体系逐步形成。
3、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相对发达,各部门及社会投入资金较多。
小河区工业经济较发达,现有工业企业40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23家,外商投资企业25家。拥有固定资产40余亿元,建筑面积300,职工5万余人,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已形成了以工程机械、动力机械、机床工具、电工电器、飞机配件、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工业基础件为主的工业体系。区内企业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经验丰富、技术人才密集,且大都形成了开发、研制、生产、销售的一体化体系,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和技术、产品开发能力。
小河区立足土地资源的集约永续利用,合理规划全区工业用地,实现了园区资源的集聚整合。先后投入上十亿元资金全力建设西部开发工业园区、外资工业园区、中小企业高科技园区、态农业观光园等四大园区。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辖区面积小,人口多耕地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小河区辖区面积仅62.44平方公里,是全省辖区面积最小的县级单位。人均土地面积从2000年的0.88/人降低到2005年的0.74/人、人均耕地面积从2000年的0.23/人降低到2005年的0.18/人,均低于贵阳市的平均水平。据土地变更
38
调查,2000-2005年间我区耕地减少了149.27公顷,平均每年减少29.85公顷,年递减率为20‰,而同期人口增加了21131人,耕地的减少与人口的增加形成明显的剪刀差,而随着小河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使本已紧张的人地矛盾更趋尖锐。
2、现有建设用地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规划期间因经济快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量的需求将增加
2005年全区建设用地面积1805.79公顷,仅占土地总面积28.9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小河区经济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现有建设用地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和用地矛盾越发突出。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以及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等重点项目和小城镇建设的陆续建成,会进一步加大建设用地的数量,建设占用土地的情况也会影响到全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布局。
3、土地利用的生产力水平低
耕地有效利用面积和单产不高;园地面积较小,没有发挥本地种花、种果的历史优势;我区林地是贵阳市环城林带的组成部分,其中防护功能最强的有林地面积810.6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3.91%,森林覆盖率仅12.98%
4、土地污染较为严重
随着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工业“三废”日益增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土地、池塘、河沟,

39
严重污染了土地资源。2005年全区工业废气排放总量 万标立方米,污水排放总量为 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万吨,处置量为万吨,处置率为%,排放量万吨。对小河区土地利用的土壤、大气及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5、合理利用土地的观念有待加强,浪费、违法占用土地现象屡禁不止
近几年,土地管理部门加大了土地国策的宣传教育力度,展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土地执法、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土地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虽然土地管理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合理、节约利用每寸土地”的观念并没有受到普遍重视,乱占滥用土地现象还时有发生。由于长期对土地缺乏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微观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一些建设单位和个人不是节约用地,合理控制用地规模,降低投资成本,而是争占好地,随意扩大规模。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少批多建、越权审批、化整为零、非法转让和变相买卖等土地的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有些单位受利益驱使,征少用、早征迟用,甚至征而不用造成土地的浪费。尤其是居民建房,用地不按规划,喜欢独居散建,超指标占地,造成土地的极大浪费。
6 受区域面积的限制,可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缺乏 全区未利用地为453.33公顷,其中可利用的荒草地
40
170.45公顷。由于我区山地多,生态环境脆弱,荒草地多呈零星分布,开发难度大,宜耕面积少,耕地后备资源匮乏,集中连片的少,开发难度较大,严重制约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六、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一)小河区土地存量现状
小河区2005年开展了全区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专项调查,经过调查得出全区无闲置的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仅有1788.3m2的闲置其它用地。
我区20001月至200512月共批准建设用地批次,面积公顷,已供应面积公顷,未供应面积公顷。已供应面积按用途分,商服用地公顷,住宅用地公顷,工矿仓储用地公顷,公用设施用地公顷,公共建筑用地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公顷,其他用地公顷;按供应方式分,划拨公顷,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公顷,协议出让公顷,租赁公顷,作价出资或入股公顷

(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 1、城镇土地利用潜力
2005年城区建设用地面积1201.30公顷,城区非农业人口 10.57万人,人口密度880 /平方公里。在城镇建设用地现状中,居住用地公顷,人均居住用地m2/人;工业用地公顷,人均工业用地m2/人;公共设施用地公顷,人均公共设施用地m2/人;市政设施用地公顷,人均市政设施用地m2/人;道路广场用地公顷,人均道路广场用地m2/人;对外交通用地公顷,人均对
41
外交通用地m2/人;仓储用地公顷,人均仓储用地m2/人;绿地公顷,人均绿地m2/人;特殊用地公顷,人均特殊用地m2/人;
2、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
1)旧城改造中的存量建设用地,由于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其较其他存量建设用地更具潜力,搞好旧城改造不仅是城镇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存量建设用地价值最大化的要求,通过多渠道整体连片改造旧城,提高城区品位,切实合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由于部分企业濒临破产、倒闭及搬迁产生的闲置土地。要做好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处置工作,提高企业用地的利用率和容积率,发挥存量建设用地的潜力,防止土地闲置。
2建立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制度,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要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落实国家对土地供应的指令性计划,从严从紧、有保有压,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建设项目用地。继续做好城镇存量用地调查,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3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集约利用。
树立集约用地的理念。我区土地、人口、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愈加激烈,透支未来土地资源而放大当前GDP的现象已十分严重,用循环经济的理论引导各业用地,坚持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显得
42
十分重要。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七、小河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及对策 (一)总体目标
改善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的根本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土地用养结合意识,改变掠夺性的土地经营方式,降低“三废”排放量,土地生态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点保证全区建设用地,以确保全区国民经济规划的实现。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1、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保护
1)加强宣传,增强民众对耕地的保护意识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作好细致深入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让广大群众了解我省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现状,充分认识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让民众尤其是各级领导树立起珍惜土地和保护耕地的紧迫感。
2)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我省在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应加强对非建设性占用耕地的控制和管理。无论是建设占用耕地还是非建设性占用耕地,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要严肃查处各类建设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在耕地上违法违规挖塘养鱼、
43
退耕还林等行为。
3)节约耕地,严格控制基本农田的建设占用和规划调整 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加强宏观控制,严格控制非农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强化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坚持“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原则,落实国家对土地供应的指令性计划,从严从紧、有保有压,加强建设用地供应管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建设用地将逐步增加,
须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工矿居民点建设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耕地,着重于内部挖潜改造,如利用村内空闲地、旧宅基地进行旧村改造;工矿企业用地应采用高效设备,以减少单位生产用地量;从企业内部现有土地上调整厂区内部布局,从最少的土地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上着眼,对占用耕地要紧打紧算,切实转变土地的粗放利用方式,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4)建立有效的耕地保护机制,确保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落实
为切实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要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要实行“九不准”,即不准任意占用、撂荒;不准毁坏保护区内的水利设施;不准埋留坟墓;不准取土烧窑打坯;不准造林辟园;不准挖塘养鱼;不准掠夺性利用;不准转让、
44
出租改变用途;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建厂。对违反规定者,要按《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严肃处理;对严重违法占用耕地的坚决按《刑法》治罪的有关规定处理。
2、合理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积极、稳妥、有步骤地进行,促使土地利用从不合理向合理利用转化。在巩固农业的基础上,加大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地利用率,林业、园业、交通建设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要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3、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经济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小河区,距贵阳市中心仅3公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信息快捷。全区工业以二十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依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配备了雄厚的经济技术力量和科技人才,只要统筹规划,必将加速小河区经济的发展。
4、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我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低于全国水平,人地矛盾突出,要协调好人地关系,控制人口增长是最重要的方法。因此,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5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实行土地利用的宏观调
45
控,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要认真落实国办发200532号文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根本指导方针,创新规划机制,把做好规划实施评价、基础调查、资料搜集、课题研究以及土地利用重大项目和政策建议的论证等工作,作为规划修编的基础和前提,做好思想、组织和技术准备。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协调各部门、各行业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布局,使之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框架内,切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地组织土地利用的实施,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从而达到长远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
6、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增加物质、资金、科技的投入,走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必由之路。通过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进行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努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产出和经济效益,以提高农民种养土地的积极性。

7、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正确的土地利用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公众对土地法制观念的认识不够健全,在土地利用上越权审批、未批先用、少批多用、占而不用等违法行为
46

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0077241832597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