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发布时间:2018-12-26 19:08:49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多元智力理论》有感

xxxx中学历史教师 闫伟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已工作将近三个年头。在这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倍感教学理论的重要。在学校组织的“第四届青年教师读书论坛”之际,我又重新拾起上大学生时老师极力推荐的学科教学理论巨著《多元智力理论》。虽然书已枯黄,但那油墨暗香的字迹依然给予我启迪。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xx83年提出来的30年来已逐渐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许多西方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加德纳认为所谓智力就是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结构是多元的即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再次拜读此著作,思想认识又提升了一个高度,现将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和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启示和大家分享如下。

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

根据加德纳的研究,人的智能呈现多元化的形态,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这八种智力类型一是语言智能,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二是音乐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三是逻辑数学智能,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四是空间智能,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五是身体运动智能,就是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六是人际关系智能,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七是自我认知智能,就是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八是自然博物智力即辨别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这八种或更多潜在没被发现的智力虽然相对独立但并不是毫不相干的它们以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力特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多元智力理论启示

1.教学观念的转变

历史学是一门坐冷板凳的学科,作为从事这门历史教学的工作者来说,可能经常会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冷漠而苦恼,这也许是高中历史教师普遍的哀叹。仔细研读了加德纳先生的著作,使我更加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人各有才”。有学习历史的能力、学习历史的兴趣甚至献身历史科学事业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在文理分科,比例这样悬殊的背景下,大部分学生将来还是要走上与历史联系甚少,甚至毫无联系的工作岗位。因此,历史教师不必担心甚至失落,要知道我们无法将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像陈寅恪那样的历史奇才,也不能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历史工作者,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价值,这与理科的功利主义、着眼实际价值完全不一样。人文学科本身就是物质是贫乏的,而精神确是充盈的,是人的价值的终极关怀。所以,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再实行以“灌”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不再“一言堂”,更多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去说、去讲、去行动、去表演,我的课堂是活跃的,学生是快乐的,高高兴兴的上完一节课,难道不是教师最大的快乐吗?

2.教学方法的参考

多元智力理论除了可以转变教学观念以为,我觉得对历史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也具有参考价值。我认为,多元智力理论对历史教学的参考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历史学科教学来发展和改进多元智能,更好发挥该理论的有点;一个是利用学生多元智能的特点创造多元的通道来改进历史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多元智力潜能的开发。

多元智力理论下的教学实例

1.语言智能的设计与运用。

语言包括外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在语言(即逻辑思维)等。在必修三的历史教学中,我仔细琢磨每一节课,觉得发展和改善学生语言智能的手段主要有问题与注意之争的辩论、科技与人生的演讲、李约瑟难题的讨论。通过引领学生进行课前的研究性学习、课中的问题情景设计、课后的问题反思与探究,不断增加学生思维量,并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讯互动,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知。在专题八xx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中,可通过进行阅读指导、诗朗诵等形式培育学生的语言智能。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一个案例,课前根据学生的观点差异分成两个小组,并分工协作查找资料,组织发言。

案例:讨论“如何评价辛亥革命”(高二十一班)

探究:关于辛亥革命的功绩和不足,大致有两种看法:(1)功绩是主要的,但也有明显的不足;(2)不足是主要的,但也有明显的功绩。请按照自己的理解,你同意哪种看法,请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甲:关于辛亥革命的功绩和不足,我认为辛亥革命是功绩重大,我同意第一种看法。

学生乙:我也同意第一种看法,辛亥革命的功绩是主要的,但有明显的不足。辛亥革命是以孙xx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

教师:乙同学请注意,发言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请抓住精要来表述。

学生丙:我同意第二种看法,辛亥革命的不足是主要的,但也有明显的功绩……

通过这样的讨论课,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音乐智能的设计与运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可以使学生的感官变得敏锐起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音乐能创造出不同的氛围,高中历史教学中一部分篇目可以利用音乐创设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历史事件,会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许多优美动听的音乐,都与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或事件有关。

在必修三中,通过《黄河大合唱》与抗日战争《南泥湾》与大生产运动、《春天的故事》与改革开放等历史音乐演唱与欣赏,让学生展示其特长,在音乐中感悟历史、反思生命。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一个案例。

案例:音乐剧《敌后军民的抗日斗争》(高二十二五班)

主持人:xx41年起,日军集中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实行残忍的“三光政策”、细菌战……

(播放幻灯片对敌后军民的疯狂扫荡)

学生甲:独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学生乙: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扫荡”。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根据地军民协力反“扫荡”,并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游击战术。

(播放地道战影片)

学生合唱:《地道战》 《游击队之歌》

主持人: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生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有了音乐的熏陶,一些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就变的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能歌善舞,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举办一个历史歌曲演唱会,让具有音乐智能优势的学生展示其特长,让所有学生在音乐中触摸历史、感悟历史。

3.自我认识智能的设计与运用。

唐朝魏征病死后,唐太宗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亲自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地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史使人明智,在于历史为人们提供一面镜子,让人们更好地自我认知。在必修三中,我们通过孔子、董仲舒、王夫之、毕升、林则徐、曾国藩、康有为、孙xx、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苏格拉底、薄伽丘、马丁·路德、孟德斯鸠、卢梭、瓦特、爱因斯坦等鲜活历史人物及他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感受人格的魅力,反思自己成败,增删损益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优化自身的精神世界,完善自身的价值体系,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质。

以上便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由于篇幅有限,课堂实例无法一一列举。重拾旧梦,凝望未来,我希望有一天能发挥它的更大价值!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