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

发布时间:2020-02-08 04:58:54

扁鹊传

一、通假字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穰,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蹷,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洒。(洒,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案,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诀,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荒,通“肓”,膏肓; 幕,通“膜”,横膈膜。)

7.嘘唏服臆。(服,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蚤,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无,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伎,通“技”,技术。)

二、古今字

1.揲荒爪幕。(爪,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厉,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

5.八减之齐。(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见,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输,同“腧”,腧穴。)

三、异体字

1.瞚—— 2——

四、重点句

1 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勿泄”。扁鹊曰:“敬诺”

【译】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彊而公族弱。赵简子爲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

【译】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大臣的势力已很强大而晋君家族的势力已很弱小。赵简子担任着大臣,独断着国家大事。赵简子生了病,大臣们都很担忧,于是叫去了扁鹊。

3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衆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爲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

【译】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边,向喜好方术的中庶子问道:“太子患了什么病?京城里举办攘祭要比其他的事都隆重呢?”中庶子说:”太子患了气血不能按时运行的病。由于气血不能按时运行,而导致的郁结又不能宣散,突然发作于体外,就造成了内脏的损害。体内的正气不能遏止邪气,邪气聚集起来而又不能宣散,因此使得阳气虚衰,阴邪旺盛,所以突然昏厥而死去了。”

4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

【译】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位叫俞附的医生,治病时不用汤剂酒剂、石针导引、按摩药敷,一诊察就能发现病证的所在。然后依循着五脏的腧穴,就割开皮肉,疏通脉络,连结筋脉,按治髓脑,割治膏盲的病邪,疏理膈膜,冲洗肠胃,清洗五脏,修炼精气,改变形色。

5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假使像圣人那样预先洞察隐微的病情,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五、课外断句:

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利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鳖,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

华佗传

一、通假字

1.昕卒头眩堕车。(卒,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利,通“痢”,泄泻。)

3.故当死。(故,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去,通“弆”,储藏。)

5.考竟佗。(考,通“拷”,拷打。)

二、古今字

1.县车边。(县,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反,同“返”,返回)

3.佗针鬲。(鬲,同“膈”,膈腧穴。) 4.病亦行差。(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支,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见,同“现”,显现。)

7.属使勿逐。(属,同“嘱”,嘱咐。)

三、异体字

1.旉—— 2.煖—— 3.虵—— 4.臃——

5.挽—— 6.猨—— 7.黏—— 8.瞋——

四、重点句子

1、又精方药,□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译】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疗疾病时,配制药物不过几味,心里熟悉药剂的分量,不须再用秤称或用容器量。煮好以后便给病人饮用,告诉他服药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华佗刚一离开,病人就好了。如果应当用艾灸,也不过灸一两穴,每穴灸七八次,疾病也就应时除去,立刻痊愈了

2、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译】时华佗还没有回来,华佗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他们,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象遇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明证”。病人走上前,进入屋里,然后坐下,看见华佗家北面墙壁上这一类的寄生虫大约要用十为单位来计数。

3、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译】曹操大怒,就派人去调查,如果佗妻果真病了,赐给他小豆四十斛,再宽限他的请假日期,如果他弄虚作假骗人,于就逮捕押送至许都是就把华佗递解交给许昌监狱,拷打审讯,逼供认了罪。。曹操的谋士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是与人们的生命密切相关的人,应当包容和宽恕他。”

4、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译】人体要能够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经常活动,那么五谷精微之气就能消化吸收,血脉流通,疾病也就不会发生,譬如门轴由于经常转动不会腐烂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古代长寿的人,创造了导引这类的体育锻炼的方法,他们像熊一样直立环抱,像鸱鸟一样左顾右盼,伸展腰肢,活动各个关节,用来求得长寿。

5、课外阅读: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①。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②。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③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原④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⑤。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⑥。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之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⑦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⑧也。可不谓大哀乎。

【加点号的词语】:工:高明。 宥:宽舒。 邪:同“耶”,语气助词,吗。 且:副词,将要。 生:试活命。 原:推究的本意。 谕:劝戒;告诫。 轻:轻率。 口实:借口;凭据。 苟:如果。 壬人:奸佞之人。 曾:竟然。 再:重复,第二次。

丹溪翁传

一、通假字  

 1. 班班可纪。“纪”通“记”。

 2. 辟如滴水之器。“辟”通“譬”。

 3. 葆精毓神。“葆”通“保”。

 4. 激贪而厉俗。“厉”通“励”。

二、重点句子

1、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译】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2、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

【译】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那些是不正确的。”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部长吴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3、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卽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

【译】丹溪翁家乡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学说的众医们,听了丹溪翁的言谈,立即大表惊怪,既嘲笑他,又排斥他,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就要痊愈了吧!”

4、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夫行,本也;辞,从而生者也。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

【译】天下有道时,人们的行为就美好;天下无道时,人们的言辞就虚华。行为是根本;言辞是依从根本而派生的末节。如果听到虚华的言辞,舍弃根本而追求末节,便怒气充溢脸面,好像将被玷污似的。

5、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

【译】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

伤寒论

一、通假字

1. 卒然遭邪风之气。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通“栗”,战栗,发抖。

3. 撰用《素问》、《九卷》……。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通“辨”,辨别。

5. 经络府俞。通“腧”,腧穴。

二、古今字

知之次也。同“智”,智慧。

三、异体字

 惷——

四、重点句子

1.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译文】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

2. 厥身已弊,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

译:他们的生命已消亡,精神消灭,变成死人,深埋在九泉之下,白白的为他们哭泣。

3.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译文〕观看当今的医生,不考虑探究经典的要旨,用来扩大自己的医学知识范围,而是各自承袭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诊断询问病情,致力于言辞敏捷。面对病人片刻,便处方用药。

4.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译文】孔子说: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和“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本草纲目》原序

1、通假字

1.谭:通“谈”

2.共:同“共”

二、重点句

1.予观其人,晬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译】我仔细观察他,面貌润泽而有光彩,清瘦而有精神,说话有风趣的样子.北斗星以南的人间,李时珍算得上第一人了.(这是对李时珍的赞扬)他打开行装,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一部数十卷的《本草纲目》

2.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录,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加惠何勤哉。

【译】多但不繁杂,详细却有要点,综括核实研究的透彻直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怎么能仅仅是医书呢?!实在是阐述生命精湛道理、解释万物的大典,帝王的秘录,百姓的重宝.李时珍用心良苦,造福与人,多么的辛勤呀!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1.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
【译文】战国时代,纵横错杂的政治形势,百家竞起,真伪之言纷争不已,诸子百家的学说混杂繁乱。到了秦代,秦始皇对这种形势产生了忧虑,就下令焚烧天下书籍,用来使百姓愚昧无知。
2.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医学经典中的方剂,是根据草木矿物等各种药物的寒温性质,诊察疾病的深浅程度,凭借药物的治疗作用,考虑人对四时气候感受适应的情况,辨别各种药物的性味,制成寒凉温热性能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闭塞,解除郁结,使身体回复到正常状态的书籍。

3.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损性命。

【译】《左传》说:“先王制作音乐,是用来节制一切事务的。”快乐而有节制,就气血平和,寿命长久。至于沉迷于声色的人不重视房中术,因此生病并且丧失性命。

串雅

1. 今之游权门、食厚奉者,胥能决死生、达内外、定方剂,十全无失者乎?俨然踞高座、侈功德矣。是知笑之为笑,而不知非笑之为笑也。

【译文】如今奔走于权贵门下,享受优厚俸禄的人。他们都能决断生死、通达内外,制定方剂,十全而没有失误吗?也一本正经地占据上座,夸耀自己的功德力。这是只知道遭受讥笑的走方医是可笑的,却不知道那些非难讥笑走方医的人才是可笑的。

2. 诘其所习,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鲜有通贯者。以故欲宏览而无由,尝引以为憾。

【译文】诘问他们所用的方法,而不知使用这些方法的道理,很少有融会贯通的。因此我想要扩大见识却没有办法,常常以此为憾事。
3. 因录其所授重加芟订存其可济于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名之曰串雅使后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抵毁殆亦柏云所心许焉。
【译文】于是辑选他给我的处方,重新加以删削修订,保存那些对世人有益的,按部归类,汇集成书,定名为《串雅》,使学习这项医技的后人,不至于被那些知识浅陋的人诬蔑毁谤,这大概也是柏云内心同意的吧。

外台秘要

1. 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于医道,掌其政令,聚毒药以供其事焉,岁终稽考而制其食,十全为上,失四下
【译文】    到周朝统一天下,也有冢宰穷究于医疗技术,掌管医药行政措施与法令,聚集储备药物来供给医疗工作的需要,到年底就考核医生的医疗成绩而制定他们俸禄的等级,十治十愈(疗效百分之百)为上等,治十误四(疗效百分之六十)为下等。
2. 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忌苦。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译文】    然而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详细论述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广大,但简略论述的,却也有很深的道理。探求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功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得考虑其中的艰苦。我总是在说要对这些医籍进行校勘整理,可又总是没有时间来主持其事。

3.以婚姻之故,贬守房陵,量移大宁郡,提携江上,冒犯蒸暑,自南徂北,既僻且陋,染瘴婴疴,十有六七,死生契阔,不可问天,赖有经方仅得存者,神功妙用,固难称述,遂发愤刊削,庶几一隅。

【译文】后因婚姻的缘故,被贬去任房陵刺史,后因大赦,近移到山西大宁郡任太守。当时携带家人沿江而上,冒犯闷热的暑气,从南到北,既偏远又荒陋,全家感染瘴气而得病的人有十分之六七。这种死生离合的惨状,责问上天又有什么用呢!依靠古典医籍中流传下来的方剂,才有得以生存活命的人。那些方剂的神功妙用,当然很难详细叙述,于是就发愤编辑整理、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夫为人臣,为人子,自家刑国,由近兼远,何谈之容易哉?则圣人不合启金滕,贤者曷为条玉版,斯言之玷,窃为吾子羞之。客曰∶“唯唯。”

【译文】作为人臣、作为人子,从治家到治国,由近到远,怎么说起来就那么容易呢?如果圣人(成王)不应该打开金匮,那么贤人怎么能将周公祝策分条刻于玉版之上留传下来呢?(亦即:如果不将先圣遗留下来的医学文献进行编辑整理,那它们怎么流传后世呢?)您讲出这种错误的话,我私下里为您感到害羞。”朋友说:“对对。”




温病条辨

1. 学者诚能究其文,通其义,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治六气可也,以治内伤可也。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以阙如为耻⑺,不能举一反三,惟务按图索骥。

【译文】学习的人果真能彻底究明他们的文章, 通晓他们的文义, 变化和推行有关的理论和治法, 用它们来治六气所造成的疾病是可以的, 用它们来治疗内伤也是可以的。 无奈社会上很少有善于返回主页 触类旁通的、 以缺少治疗六气致病方法为可耻的、 有才识的医生,而大都不能举一反三, 由此及彼地去类推, 只是拘泥不变地像按照图样去寻求好马一样地就伤寒而论伤寒。

2. 而世之俗医遇温热之病,无不首先发表,杂以消导,继则峻投攻下,或妄用温补,轻者以重,重者以死,幸免则自谓己功,致死则不言己过,即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

【译文】 社会上的平庸医生遇到温热病, 没有不首先发汗解表, 掺杂用消导之法, 接着就猛用攻下之法, 或者乱用温补, 轻病因为这个缘故而加重, 重病因为这个缘故而致死。 对侥幸不死的就吹嘘是自己的功劳, 造成死亡便闭口不说是自己的过失。 即使病人也只知道重病难以挽救, 却不了解是误用了药物而杀人。

宝铭全形论

1.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译文】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

2.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译文】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大医精诚

1. 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

【译文】只有用心精细的人,才可以同他谈论这些道理。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
2.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
【译文】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3. 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译文】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杀害畜牲的生命来求得保全人的生命,那么,离开“生”的道义就更远了。我这些方子不用活物做药的原因,确实就在这里!

病家两要说

1.夫如是,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昧真中之有假,执似是而实非。鼓事外之口吻,发言非难;挠反掌之安危,惑乱最易。

【译文】既如此,这说明普通医生对优秀医生尚且做不到了解,更何况那些不是医生的人;他们不明白真中有假,坚持好象正确而实际错误的观点。说无关痛痒的话,讲几句不难;扰乱容易变化的病情,欺骗人最容易。

2.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以故议多者无成,医多者必败。多,何以败也?君子不多也!

【译文】病情危急的时候,哪能经得起庸医误诊?病证真假难分的时候,怎能受得了不同意见互相干扰?一步错了,病人这一生就交出去了。因此,议论多办不成事,医生多一定治不好病。医生多,为什么还失败呢?因为君子不多啊!

3.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译文】这样看来医生一定要心细、胆大、行为端正、智慧周全使他的才能全面,望、闻、问、切使四诊的应用全面,在接触病人时能够集中精神,当病情隐晦不清时能够洞察疾病隐微征兆的人,这才足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医生,才可以承担起拯救生命的重任。
能够认识到一个医生蓄积的才能;不在遇到疾病的时候完全信任他,就不能够充分发挥他的长处。

不失人情论

1. 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未曾不瞿然起,喟然叹轩岐之入人深也!夫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然忧戛乎难之矣

【译文】每次阅读《内经》读到《方盛衰论》篇最后说“不失人情”,未尝不惊佩地站起,感慨地赞叹黄帝和岐伯对人心的了解深刻啊!不违背人之常情,对医生来说是很迫切的事情,然而却是很难啊。

2. 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

【译文】有刚刚听从正确的话,听了错误的说法又使他改换新的主意,好比岔路一多,就找不到逃跑的羊一样(因情况复杂多变,找不到正确方向),终于没有效果。这是没有主张造成的祸患。
3.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于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幸之流也。

【译文】如果病在危险而又有疑难的阶段,连高明的医生也难以决定,须极其仔细慎重,还有希望治愈,这班人贪图功劳,随意地用药,等到疾病恶化,便推卸责任,掩饰自己。这是贪图侥幸的一类医生

4.有意见各持,异同不决,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谤多。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此肤浅之流也。

【译文】有的各持己见,不能决断,曲调高雅能跟着唱和的人便很少,医术高深受到的诽谤就会很多。一个齐国人教楚人齐语的作用能有多少呢?周围众多楚人的喧扰很容易搅乱对齐语的学习!这些都是见识浅薄之流的医生。


与薛寿鱼书

1.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译文】任何学问都贵在身体力行,而不在于口头讲论。神圣的学问没有哪一种比得上仁学的了,先生能够凭着他的医术施爱于大众,使他们没有因病而早死的不幸,这就是孔子的使老年人安宁,让年轻人怀归的学问啊!
2.然而, 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
【译文】然而,文恭,是位高官;你的祖父,是位平民。高官要是借助平民来抬高自己,名声就会很好;可是平民要是依仗高官来使自己也显得地位尊贵,就太浅薄了。如果拉住路上的人然后问他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你的仇人,也没有不同的意见;又问他说:一瓢先生大概是位理学家吧?即使你的亲人,也有不同的意见。
3.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译文】如今天下的名医绝迹了,只有讲论理学这一类的人仍然没有绝迹的原因是什么呢?医疗的效果会立即表现出来,所以名医在一百个医生中也没有一个;理学讲论之时没有依据,所以浅薄的儒生到处都是。4.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译文】可以料想到,除此以外,他一定还有可以救人、可以使世人长寿的奇异的医案、良好的 方剂,如把它们编辑起来,传给后世,一定会超出那些道学先生的语录、陈言烂调万万倍之上。

秦医缓和

1.被:同“披”。披散

2.张(四声):同“胀”。腹胀

3.谓:通“为”,因为

4.忘(二声):通“亡”。失去

5.舍:同“捨”。放弃

黄帝内经素问

一、通假字

1. 而云世阙。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通“烝”,众多。

二、古今字

华叶递荣。同“花”。

三、异体字

——

1、《类经》序

2、明处士江民莹墓志铭

3、新修本草

4、皇甫谧传

5、钱仲阳传

6、养生论

二十、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

二十一、诸家得失策

医古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