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讽刺形象分类

发布时间:2019-08-03 11:30:52

《儒林外史》的讽刺形象分类
作者:黄傲雪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14

        摘要:《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之作。作者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众多儒生形象,在这些形象中有些在与社会碰撞时保持本心,寄予了作者美好的理想,有些则被社会同化负责展现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作者用大量白描来临摹这些文人的日常生活,表象这些儒生乃至当时社会的鄙陋之处。

        关键词:儒林外史;人物;讽刺

        伊恩杰克说讽刺源于批评的本能;它是变成了艺术的批评。《儒林外史》作为一本讽刺社会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的畸形发展进行批评。作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暴露出了封建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不合理的社会等级制度、扭曲变形的科考选拔制度、日渐腐化的人心……这些都给吴敬梓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伟大的作品大多诞生与苦难之中,故吴敬梓执笔写下了《儒林外史》,对封建王朝的黑暗现实进行嘲讽。其中文人儒生是吴敬梓借以讽刺社会表达内心最锋利的武器,我主要将其分成三类。

        一、作者推崇的不仕者。作为具有些自传性质的杜少卿,是作者对当时时代最直接的反抗。第一次了解杜少卿这一形象是通过其堂兄杜慎卿之口:是个呆子。如何呢?伯父去世后,他不上一万银子家私,他是个呆子,自己就像十几万的。纹银九七,他都认不得,有最好做大老官。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杜少卿真的如杜慎卿所言是个呆子吗?其实我认为并不完全是,从杜少卿的所作所为上看,这只是人生的追求方向不同罢了。杜少卿是个淡泊名利之人,从其对于科举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一个科举世家子弟,举业应是毕生追求,但杜少卿却不愿在科举路上继承前人意愿,在考取了秀才后不再继续应试。讨论人物形象要看他所处的时代,杜少卿所处的是一个人人盼望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取名利的封建时代,社会风气污秽不堪。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杜少卿能做到脱离俗事,不受名与利的蒙蔽特立独行,可见其睿智。

《儒林外史》的讽刺形象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