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09-24 10:31:42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公孙龙的《名实论》与柏拉图《克拉底鲁篇》中人为作者:唐婧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6摘要:语言命名相关的哲学思想的辩论,均在中西文化的源头,即先秦时期与古希腊时期中出现。先秦时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在其著作《公孙龙子·名实论》中提出的名实蕴含着我国语言哲学的萌芽,其理论中不乏深刻的洞见。古希腊时期,形而上学学派的先哲们也发起了关于关系的思考与争辩,主要体现在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中。二者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本文将分别介绍公孙龙的名实论与《克拉底鲁篇》中人为自然论并进行对比与思考。关键词:名实论;“人为一自然;命名;克拉底鲁篇中图分类号:B502.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13-01一、名家与《名实论》名家思想可大致分为名法和名辩两部分,作为名家代表人物,尹文侧重名法,惠施和公孙龙侧重名辩。当时的其他家认为名辩家把辩论当成职业和兴趣所在,淡化辩论内容和辩论的现实目的,凸显辩论技巧,以游戏语言为人生旨趣。《庄子·天下》说: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实际上,名家,尤其是公孙龙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哲学高度,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萌芽之一。公孙龙较为有名的观点是《公孙龙子·名实论》中提出的名实。《公孙龙子·白马论>中的白马非马和《公孙龙子·坚白论》中的离坚白则都是名实的举例和佐证,他所探讨的问题正是名字与事物本质的关系。何谓?公孙龙所说的是称谓的名称或词语。他在《名实论>中说到:夫名,实谓也。《墨经》的《经说上》第八十一条也指出:所谓,名也;所谓,实也。大意为:名是用来称谓实的词语,实是被名称谓的物或对象。公孙龙在名实论中,用名和名分别指称彼之实和此之实。而其《指物论>中的物莫非指就是通常所说的能指,即指认物的名。在其余各篇中,公孙龙提及的是一些类名,比如”“”“”“等概念。何谓?公孙龙及其他名家所说的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名或符号无涉的天地间实存着的”;一层是通过名或符号涉入而得以被指谓的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这里的就是第一层意义上的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这句中的前两个能指,即,后一所指即第二层意义上的。总之,为实之所依,实为名之所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结合的定义,再从白马非马离坚白的观点看米,我认为公孙龙的观点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名称对应一种实际存在的事物,名称本身占据主导地位影响事物本身的分类。如白马有了的属性,就不再是了,是没有颜色的。他的观点忽略了概念间的从属和大小包含关系。某种意义上,公孙龙的观点可发展为:如果名称不能体现出事物的全部特征(白马非马),或者这些特征无法被同时感受到(白石),则名称和事物本身不对应,即命名不正确,或该事物不存在。二、《克拉底鲁篇》的《克拉底鲁篇》中的观点则与公孙龙的有所差别。在众多的关于名称问题的讨论中,《克拉底鲁篇》被认为是较早且较为详细的关于名称问题的对话。这也是哲学史上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即人为一自然论。该篇中主要谈到了两种关于命名的观点:约定论的命名和自然主义的命名。约定论即认为对事物的命名是约定俗成的,是人们一致同意使用的那种声音的一部,而自然论则认为名称是自然的,是天然存在的。这两种争论实际上就是关于名称的正确性的问题,更进一步地说是命名的正确性问题,或者说是名称是否能够反映物质本身的问题。苏格拉底(或柏拉图)在《克拉底鲁篇》原文中提出的观点是,名称是有能力者为了能够使信息互相传递、按照事物的性质区别所使用的工具。他所提出的观点的路径是:名称为何名称是一种工具名称米源于法律名称由立法家决定辩证法家必须指导立法家的工作名称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模仿,不是人为地给予的,而是具有天然的适当性诸神一定会用事物正确、自然的名称来称呼事物字母的组成和形成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实际上总体来说,苏格拉底并没有完全探讨到名称的起源,只是认为其出现是自然的,一开始就存在着最初的名称,是由诸神所流传下来的,根据分工,由聪明的辩证法家进行研究和探讨,再授予立法家,再传给教师,再传给其他人,使名称广为流传。由上面提到的观点可知,苏格拉底所持的观点应当是名称是自然的,而非约定俗成的。三、二者的对比在苏格拉底的自然论的观点中的部分命名存在着一种预设。以马为例子进行举例,自然预设了是一种所有人都理解的被抽象化的概念,其由固有的各种属性:如四条腿、一条尾巴、有鬃毛、有颜色等叠加表达,这些属性叠加起来,组成了这一概念。不同的名字只是在用不同的命名方式米进行对于不同的的分类,例如白马、黑马是从颜色分类;马、瘦马是从马的体态分类等等。这种类型的命名方式,在第二层次(根据属性不同分类)中似乎有据可依,但是在第一层次,即,为何被命名为?而不是?在克拉底鲁之争中,苏格拉底自然地站在了自然论,也就是克拉底鲁的一边,说服了对手赫谟根尼,但并没有真正地回答本原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公孙龙与苏格拉底所提出的观点的相同点在于,他们都在一个伟大文化的开端,探讨了名字和事物本质的关系的问题,将抽象的名字和具体的事物进行联系、区别和对二者的关系产生思辨。两者的观点都是中西方哲学思想的萌芽,也可以说都是后续观点或学科,如语言学、符号学的开端。而且在后续的论辩中,二者都致力于正名,即要使名称更为正确、命名更为准确。这体现出了在二者不同的地理空间中,都存在着时代或是人类对于名称与事物之间对应的准确性的追求。不同在于探讨的问题不完全一致,公孙龙探讨的是事物包含属性的名称与事物的分类的关系,苏格拉底和赫谟根尼、克拉底鲁争论的是名称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公孙龙认为的事物的基本概念或命名的范围是狭窄的,相当于一个点,而非一个面。例如能是,只要添加属性,就不再是原米的。从某种意义上,物质世界不存在公孙龙所说,因为只要对应到现实的具体生物中,必定带有属性,所以公孙龙口中的,只能停留在概念中。而在苏格拉底的观点中,名称本身体现了事物的某种属性,但是名称本身是一种工具,有好有坏,我们难以分辨。但是这无碍于完美的名称的存在,即诸神对于某种事物的命名。所以,名称是可以具备该事物的完备属性的,相当于是一个无所不包的面,每种属性只是一个点,无数多个点组成了名称这个面。而每个名称的存在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让诸神来命名。但这里的事物不仅包括了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在苏格拉底的观点中,也包含了行为命题知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语言的字体普遍被认为是由对事物的形体模仿而米的,苏格拉底认为希腊语字母的书写形状与事物本身的属性有关,在这一点上,中西观点有著奇妙的相似之处。参考文献:[1](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伞集》:第二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唐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