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9-03-28 20:40:57

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其内容丰富品类繁多影响深远

传说古时,炎帝与黄帝联合大败蚩尤,从而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作五弦琴,,削木为弓,制作陶器,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经历三皇五帝而至禹,其间实行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制。禹传位于其子启,从此由“公天下”时代进入到“家天下”时代。但实际上,尧舜禹之前的“三皇五帝”是否存在还是个谜。既然多部古代典籍都曾记录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尽管不同的典籍记载有出入),那么这段历史就有存在的可能,只是目前尚未得到考证。这个历史难题则留给今后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夏商周三代,物质文明得到发展,青铜器被广泛使用,社会生产力有所解放,这一时期,文化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考古发现甲骨文起源于殷商时期,同期还有金文、陶文与玉石铭文等类型。继之而起的则是周代的青铜铭文,即金文。金文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向前演变,形成了文字的早期形态。在礼乐制度与社会生活方面,宗法制与封建制基本确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这也是很有道理的;这段时期的礼乐制初步形成,同样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历史的车轮滚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折时期。东周时,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社会结构剧变,宗法制解体,礼乐制度也逐渐衰落。清人顾炎武有言“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足可见此时期文化社会变革之剧烈。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百家争鸣,即中国文化的元典时代最精彩的部分,至少在我看来如此。王国维所作《论近年之学术界》中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这句话对战国诸子竞起的原因作了较为准确的说明。在我看来,思想的变革与社会的动荡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社会发生变革时,以前的思想体系可能会逐渐崩塌,统治阶级或者下层都需要新的思想体系来维持社会的稳定,由此出现思想的繁荣。儒家倡导恢复尧舜禹及三代时的礼制,以及实现“仁”,从思想深处强化宗法血缘纽带,后孟子与荀子分别发展了孔子的仁学与礼学,对后世产生不小的影响;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其思想体系重逻辑与实证,开中国逻辑史的先河;道家推崇“无为”与“自然”,以无为达到无不为,以柔胜刚;法家讲究“变法”与“专制”,以历史进化论反对儒墨道所崇奉的先王观;名家辩论“名”与“实”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诸子并起,发其言,扬其志,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秦统一六国,建成强大的秦帝国,也实行了文化的大一统: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创制小篆,颁行全国,程邈创制隶书;统一全国车轨轨距;统一度量衡;制定秦律……这些措施虽然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为目的,但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看来,虽然实现了统一,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反而会阻碍文化的自由发展。为了维护统治,秦焚书坑儒,也由此禁锢了民众的思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汉文化与秦朝文化一脉相承,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基本沿用秦朝的体制。但汉文化的主体又是楚文化。受楚文化影响,汉文化里多了一份幻想与瑰丽。考古发掘表明,汉代墓葬中画像极为丰富,画像石所出地以故楚范围内的徐、鲁地区和南阳地区最为集中,其所表现的求仙与辟邪两大主题,正是楚人迷信习俗的遗风。

汉末以来,社会动荡,世事变幻莫测,士人转向疏离国家与社会,而注重个体生命的存在于人生价值的思考。玄学成为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它是道家老庄思想在此一时期的新发展,但它也吸收了汉代名理之学的有效成为,是中国学术史上继先秦诸子学和两汉经学之后的第三次学术高峰。一般认为,玄学经历三个阶段:正始时期,西晋“竹林七贤”时期,东晋、南朝时期。这是一个放诞不羁、个性解放的时代,竹林七贤即为其代表,此谓“魏晋风度”。但玄学思辨却促进了文学与科技的发展。文学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科技如刘徽所计算的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皆受玄学影响。

在华夏文化稳步前进之时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也加入了其行列逐渐相互影响,甚至相互融合。

魏晋南北朝400年间,是继春秋战国以后又一次更大规模的民族迁移和民族融合高潮。中原四方的少数民族或建立政权,或进入中原。游牧或者半农半牧的“胡”文化与中原农耕人的“汉”文化长时间交会,在冲突中走向融合。魏晋南北朝,胡汉一体化表现为胡文华的“汉化”与汉文化的“胡化”。此外,魏晋南北朝时,佛学渐渐与玄学相融合,从而中国化。可见中国文化之兼容并蓄。

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仍不衰,生命力顽强,影响巨大,是中华民族民族自豪感和民资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即使在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交流密切,相互影响甚至融合,我们也不能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史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