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台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发布时间:2019-04-03 12:49:37

《台阶》教案

1、教材分析

《台阶》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从内容看,讲的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没有传奇的经历、壮丽的事业,没有深湛的学识、豪迈的语言,也没有火一样的愤怒与冰一样的沉静。但是他们仍然带给我们深深地感动,一种平实、真切、直抵内心深处的感动。而《台阶》这篇课文,作者就是通过讲述“父亲”建新屋修台阶的故事,引发读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另外,《台阶》是一篇小说,可指导学生通过梳理整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整体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同时,《台阶》的语言又具有明显的散文特色,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找,反复读,自己拼,体会文中意蕴丰富的语句。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本文新鲜的立意,朴素感人的情节,容易产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父亲的形象意蕴也比较深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以分析情节、欣赏人物、感悟主题为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2、难点:文本较长,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情节,阅读欣赏过程中,每个问题覆盖的阅读区域不宜过大。

5、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作者李森祥曾说:“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的做着针线,目光恬静的望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他创作《台阶》这篇小说。”这幅画面中并没有出现父亲,但小说的主人公却是父亲,那么,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李森祥为什么要写一个记忆画面中并没有的人物呢?让我以前走近《台阶》,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去触摸这位父亲的灵魂。

【凝望台阶,感知父亲】

快速浏览课文,用“我的 父亲,你 ”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你对这位父亲的印象。

例如:我的勤劳的父亲,你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基层卵石,剩下的半个月你编草鞋和过年,亲爱的父亲啊,你何时才能歇息歇息?

1、勤劳,亲自踏黄泥,冬至后鸡叫三遍后就上山砍柴,黄昏才回来。

2、生活贫困,劳动艰辛,只有过年,才在家里洗一次脚,常年劳作不休息。

3、吃苦耐劳,为了建造新屋与台阶耗尽一生的力量。

4、不服输、坚韧、执着,一生为修建新屋和台阶而努力

5、忠厚老实,新台阶修好了,父亲居然不敢放鞭炮,两手没处放,驼背

【靠近台阶,理解父亲】

1、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质朴、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的父亲,老师给出的理解是:我的不知所措的父亲,你 ,大家觉得父亲的不知所措主要表现在哪里?

(1)不敢放鞭炮——骨子里的自卑,让父亲连表达喜悦的勇气都没有

(2)手没处放——手足无措的代言人

(3)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背是驼惯了的背

2、但即使是卑微如农民,也有被尊重的需要,也想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老实忠厚的父亲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社会地位呢?

为什么盖高台阶?

台阶终于修好了,父亲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吗?

父亲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修筑了一个九层的台阶而有所提高,反而有了诸多不适应。

3、你能从文章中找到表现父亲修好新台阶后的不适应吗?在回答的时候,尽量说出意洽是怎样的,而新台阶修好后是怎样的。

(1)磕烟灰

(2)坐台阶

(3)挑水闪了腰

(4)不坐台阶,不聊天,即使出去了,回来也是若有所失的样子

【踏上台阶,体味父亲】

1、新台阶建成了,父亲为之奋斗的一生的台阶梦实现了,却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荣耀与内心的预约,他以为修筑了高台阶,就会获得地位,事实却并非如此,反而让他原来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多了那么多的不自在,不适应,为什么会这样?父亲似乎求索不到合理的答案,他的痛苦、悲凉、没来由的暴怒、深深的失落,只能交织成结尾那个既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儿子的问题“我怎么了”,而对此,儿子给出的回答是“怎么了呢,父亲老了,那么,你能给父亲答案吗?

(1)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无法同步走,正如两条腿,一条腿已经踏上了物质的九级台阶,而另一条腿还停留在精神的三级台阶上,那么,生活必然失去平衡。

(2)父亲把理想定位于修建一个高台阶,并为之奋斗终身,当这个理想一旦实现,便会产生无尽的失落和空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们应该也有这样的时候,一旦多年的夙愿实现,尤其是经历磨难之后实现,心里反而是空虚的,因为没有的目标,生活也失去了意义。

2、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父亲是可怜的,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师示课件: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

师小结:也许他只是一个卑微的父亲,没有地位,没有背景,除了出卖自己的廉价的劳动力,他再也找不出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除了盖新房子修高台阶,他再找不到获得人格尊严的途径。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想要让孩子能够体面的幸福的有地位的生活;作为一个男人,他想要让妻子和儿女可以恬静的温暖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尽管开头作者所说的画面中没有出现父亲,但是这样温馨的幸福的甜蜜的画面,却是父亲营造的。作者才会对一个只有母亲和儿子的画面印象深刻,也才会由此创作出一个丰满的父亲形象。父亲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民奋斗不止的一生,他的一生虽然让我们感觉到有些地方很可悲,但是他一定不是可怜的,父亲的伟大之处,就在与他跟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虽然一无所有,但是他们艰苦创业。

3、但是,老师想问,这里的父亲,是不是仅仅是指父亲一个人?他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群像?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是要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那么,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便不仅仅是个体形象,他们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常代表一个群体,而散文中的人物仅仅代表个体形象。《台阶》中的父亲,也不仅仅是一个为了实现自己卑微的理想而坚韧顽强的父亲,他是一个群体的代名词,代表了哪些人?

代表了地位卑微的农民。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通过父亲这个形象,引发我们对父亲这一代人这一类人人生价值和精神生活的追问——我们的农民父辈,我们的像农民一样的父辈,我们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父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可以有尊严的真正像个人一样不再一辈子低眉顺眼,不再卑微的驼着背生活。

【走下台阶,深思父亲】

所以,可以这样说,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李森祥也曾说“中国文学不乏伟大的母亲形象,而父亲却令人遗憾的缺失。父亲,其实是我们人生起步时的第一个台阶。”那么,我们的父亲,是不是也是我们人生的台阶呢?当他把你送进了一所好的中学,他已经为你搭建了一个新的台阶;当他告知你生活里的经验与教训,他已经为你搭建了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让我们在这悠长的歌声里,让我们在父亲为我们筑起的台阶里,回味父亲的伟大,带着重逾山岳的父爱,努力走向生命的最高处。 

六、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草根阶层(社会基石)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台阶》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