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

发布时间:2019-04-01 18:46:15

背水一战

Hello,小朋友们!今天,夜爸爸给大家讲一个《背水一战》的成语故事。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我国的成语很多都是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楚汉战争时期。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

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羽的叔叔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就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了个小兵。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楚王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了个小军官。韩信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

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刘邦。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给刘邦详细分析了楚汉双方的条件,断定刘邦只要发兵东征,就一定能战胜项羽。刘邦越听越高兴,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很快就拜韩信为大将军。从此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

公元前204年,韩信与张耳率几万军队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有的小朋友可能会问,赵国在战国时期不是被秦国给灭掉了吗,怎么又冒出一个赵国?其实呀,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以后,原先被秦国灭掉的六国,又打着复国的旗号,参加了反秦战争。

赵王和大将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xíng)口,准备迎战。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都是山,道路十分狭窄,是韩信军队的必经之地。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不过,他们运送粮草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井陉口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必定会落在后面。这样,你派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绕到后面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

将陈余听后,摇了摇头说:“韩信他们只有几万兵力,千里奔袭。如果我们避而不战,岂不是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到了半夜,韩信让将士们吃了些干粮,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顿饱饭。随后,他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起来。

“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趁机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韩信对他们说。

其余汉军马上向井陉口进发,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

天亮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陈余率轻骑精锐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张耳假装败退,逃回河岸的阵地。陈余则指挥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这时汉军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入赵营,拔掉赵军的军旗,换上了汉军的红旗。

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汉军无路可退,各个回身猛扑敌军。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无法获胜,正要回营,却发现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后,在庆功宴上,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这次您让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韩信笑着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有退路,士兵都逃散了,怎么可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指背靠江河作战,不留退路。后来形容不留后路,与敌人决一死战。

其实,在生活中,有些人喜欢给自己留很多条后路。比如说,画画学不好,我还可以学跳舞。跳舞学不好,我还可以学文化课。而往往是后路太多,最后反而一事无成,什么都没有做好。夜爸爸希望你们能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

好了,《背水一战》的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小朋友们,晚安!

背水一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