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少年》摄影总结

发布时间:2018-06-30 16:10:27

第一次拍摄学校的联合作业,心情是既兴奋又忐忑的。感谢全组人的密切配合和共同的付出与努力才带来了片子的成功。

浪漫的现实主义

《拾荒少年》的剧本我很早就看过。这部片子的剧本是写实的,但骨子里又带着一些温暖和一些小情调。和导演最初的沟通中达成的共识就是想让这部片子的写实主义中带着浪漫的气质。有点像《中央车站》,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点小幽默,但情节中又透着现实的残酷。从最终成片的效果看,虽然一些情节因为时长的原因被大量删减,这种混合的基调还是很好的被体现出来了。

运动风格

全片采用的手持摄影风格是导演对于影片的最初设想,也是我比较赞同的一点,但这种手持又不同于如《巴别塔》之类的流畅运动,更多的是一种固定中的呼吸感,以及起到给追逐段落提升节奏的作用。其实就剧本来看手持也是一个必要的元素,给片子增加一些记录感,现实感,同时让片子动起来。而少数几个抒情作用的轨道和升降运动镜头在这种记录感中增加了一些不同的节奏,整体看下来也是恰到好处的。不过十几天下来扛着几十斤重的机器也着实辛苦,好在呈现的效果令人满意。

光线

全片有百分之六七十的戏是外景,这其实给摄影造成了一些困难,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拍出漂亮的外景,摄影组与灯光组都花了很大心思。我们制作了各种表面的反光设备,尽量反射和遮挡自然光来完成拍摄,而且在马跃进的小家中拍摄日景时,也是主要利用了屋顶洒落的阳光。而通过这次大量的外景拍摄,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比如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达到更好的日外景效果,多利用逆光拍摄任务对话,可以使得画面更容易衔接等等。但还是有些场景如在铁道桥下,人物和背景的反差过大,补光很困难,出来的效果不够自然,而且一场戏拍了一天,光线上也不够衔接,以后应该更加合理的安排拍摄时间。在一些内景的处理上,在小屋的夜内景中,光线尽量保持了一种现实中带着浪漫的感觉,尽管是一个拾荒者的家,也不显得那么脏乱破旧。

拍摄一个片子总有一些遗憾,《拾荒少年》的设计镜头量是非常大的,时常需要运用景别与角度的切换来带起节奏。这就带来了工作量的增加。很多时候不得不为了完成拍摄进度而放弃一些比较好的景。而对于一些场面上的控制也稍有欠缺。有一些镜头稍显失控,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加强的地方。总之,感谢学校和青影厂提供了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在拍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拾荒少年》摄影总结

相关推荐